文质彬彬·每日好词语|临渊履薄
像濒临深渊或脚踩薄冰之时一样小心谨慎。“临渊”“履薄”都是极为危险的处境,人在这样的境遇中,应以专注而谨慎的态度行事,以避免危险。而对道德、礼法的坚守或对应所担当的职责,同样需要始终保持专注而谨慎的态度,任何的放松懈怠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,因此要像“临渊履薄”
像濒临深渊或脚踩薄冰之时一样小心谨慎。“临渊”“履薄”都是极为危险的处境,人在这样的境遇中,应以专注而谨慎的态度行事,以避免危险。而对道德、礼法的坚守或对应所担当的职责,同样需要始终保持专注而谨慎的态度,任何的放松懈怠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,因此要像“临渊履薄”
民众的意愿、意志是政治的根本。出自战国竹简(五)《厚父》中所记载的商王(一说即太甲)与厚父(一说即伊尹)的一则对话,厚父对商王说:“民心惟本,厥作惟叶。”字面意思是民心像树的根,而树根决定枝叶的生长繁茂。其深层意思则是说民心是国家的根本,民心的向背最终决定国家
尊敬老师,崇尚道义。“道”即宇宙的普遍法则、世间的真理和道义等。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重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。“师”是“道”的载体和传播者,所以尊师和重道是一体两面的关系。它自古即被认为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前提,也是政治清明的重要标志。
没有诚,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。诚即真实、真诚。儒家认为,它是人和万事万物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或法则,是人和万事万物充分发挥其固有天性或本质属性的过程,是人和万事万物得以存在或完成其自身的终极依据,是人和万事万物达成的同步互动、有机融合的理想境界。单就人世层面来说,犹
顺应事物自身的样态去观知事物。“以物观物”是宋代理学家邵雍提出的一种观察、认知事物的方式。邵雍指出,人们在观察、认知事物的过程中,往往会出于自我的主观意识形成对事物的好恶,从而影响对事物真实样态的认知。因此,邵雍提出“以物观物”的主张,认为人们应该以一种冷静的
慎重地对待丧事、追念逝去的先人。曾子主张以“慎终追远”的态度对待逝者。随着逝者的远去,人们容易逐渐淡忘其存在及其对自己的关爱与影响。“慎终”即要求人们慎重地遵行丧礼的仪节,表达对逝者的真挚哀悼。“追远”则要求人们依礼祭祀逝者,以缅怀其恩情及其德行、功业。曾子认
广泛地给予百姓好处并救济困苦的民众。“博施济众”是对为政者的一项很高的要求。“博施济众”的实现要求为政者以仁爱之心对待治下的百姓,体察百姓的需求与困苦,并在为政中广泛地施予好处、帮助。做到“博施济众”的为政者即具备了“圣”的德性。
革除旧事物、创建新事物。“革”与“鼎”是《周易》中的两卦。革卦意指变革某种不合的旧状态。鼎卦象征创造新事物。后人承《易传》之说,将二者合在一起,代表一种主张变化的世界观。
多读书,多走路。意指要努力读书,尽可能多地丰富书本知识,掌握间接经验;同时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,丰富自己的亲身体验,开阔眼界,增进见识。
头脑圆通,行为端正。智圆:无所不知,即知识完备,考虑周全,灵活通达;行方:有所不为,品行方正,按规矩做事,不投机苟且。这是中国古人推重的为人处世的理想状态,它是知与行、才与德、灵活性与原则性的辩证统一。
不同的事物相互调和生成新的事物。由西周末年的周太史史伯提出,指不同的事物在和谐共处中可以相互补充、相互辅助,从而生成新的事物。体现在政治治理中,即要求为政者保全并发挥不同人、物的特质,促进新事物的生成、增益与社会整体的发展。
词语 harmony 汪琪 史伯 uniformity 2025-08-16 10:44 6
友爱他人、爱护他人最为重要。古人认为,天地之间,人最宝贵,所以“仁者爱人”。将“爱人”由道德情感层面推及国家层面就体现为“爱民”。人民是国家的根本,决定着国家的安危与成败,所以统治者要把爱民、亲民、利民、顺应民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最高原则。制定政策、法律,确立制度
各种美好品德充实于内心就是美。出自《孟子·尽心下》。孟子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,与儒家的伦理道德密切相关。在孟子的美学思想中,“美”是人格评价序列“善、信、美、大、圣、神”当中的一级。“充实”喻示了道德圆满、和谐、完备的境界,当一个人被“善”“信”等品德充实,他必
“昨夜闲潭梦落花”“我欲因之梦吴越”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……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,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。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,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,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。如果有一天,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……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